「便利商店」的高密度卻是歸因於離島上的不便利!

台灣境內的離島,諸如金門、馬祖、綠島,都與本島相異,呈現出不同的風貌,成為國旅的熱門景點,因為計畫出國留學,打算在離境前將台灣的美好烙印在腦海中,年初大選前走訪了金門後,驚艷於迥異日常生活的的戰地風光與保存良好閩南聚落地景,於是近期也展開了我的第二座離島之旅—馬祖。

此串散落在閩江口的珍珠,堵塞了流動的閩江年華,長時間的軍事控制讓馬祖列島仍維持著上個世紀的優雅,島嶼上閩東式的建築、有別於台灣本島的傳統飲食文化、豐富生態的自然環境,讓人彷彿置身於 60 年代,但當你還沉浸於歲月靜止的美好,一聲「叮咚」隨即將你拉回便利的現代生活,島上充斥著數間便利商店,因為馬祖島面積更小於金門,對於便利商店的高密度更有深刻的印象與訝異,這座四鄉五島的常住人口可能少於一個中型的社區真的養的活這麼多超商嗎?

芹壁。圖/Ryan、馬祖日報芹壁。圖/Ryan、馬祖日報

便利商店的基本數據

門市數量參考鄉民 2019 年的統計資料,全台四大超商總數超過一萬間,平均 2,000 人能養活一間店,然而人口數僅 13,000 人的馬祖列島上就林立了 15 家超商(12 家 7–11,3 家全家),900 人左右即有一家門市,這不成比例的高密度令人驚嘆。

另外,平均來看,每間門市單日營收約在 60,000 元,每個消費者每次消費金額大約為 80 元,也就是,每天有 700 個人去同一間門市買個咖啡飲料配上麵包!然而,離島的門市單日營收可以落在在 80,000 元左右,消費力更為驚人,許多超商的店王—營收最高的門市都在離島上,為什麼人口數稀少的離島可以創造如此高的營收呢?我們可以簡單將營收拆分為消費次數X消費金額,來看看這個現象。

觀光旅客加成當地居民,源源不絕的人潮

疫情造成國旅風潮前,即有 20 萬人次赴馬祖觀光,以三天兩夜的旅遊行程來看,相當於每天有 1,600 人同時在島上,將可以創造 100–200 次的單日單店消費次數。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旅行是為了追求不同的體驗,為什麼要選擇大同小異的超商呢?

或許你也和我一樣有相同的經驗,在風景區或遊樂園內購買了高於平常物價的商品,而折損了旅行的美好,台灣離島多為觀光聖地,因此為了避免購買超出預期價錢的商品,許多人會選擇不論地區皆有相同標價的超商。對於外國人而言,台灣超商內的商品本身即具有特殊性,並且可以購買到「台灣超商必買」的商品。我曾經在金門的統一超商,看到來自廈門的遊客,掃光貨架上的「溏心蛋」!許多商店也會因應遊客需求,增加伴手禮專區來滿足遊客。

現今,便利商店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相對地,當地居民也仰賴超商的服務與便利性,甚至,超商的進駐改變了人們的日常消費習慣。早上必須喝杯美式,來喚醒尚在沈睡的大腦,晚上會想吃個宵夜或零食犒賞自己,是許多朋友的日常,過往選擇不多的離島居民,需求都必須由自己解決,但現在可以選擇超商便利的服務!根據北竿鄉公所統計,超商讓居民平均每個月多花了 3,000 元,以相同的單次消費金額來看,約貢獻 800 次的單日單店消費次數!

高物價的離島,拉升客單價

離島上的超商物價,因為跨海運費(空運或海運)、生鮮保存期限的損耗,商品售價平均較台灣本島貴出一成,28 元的御飯糰變成 31 元,隨即拉升客單價!儘管如此,超商便當、麵包和其他食品仍舊供不應求,最大的因素,仍是「便宜」。

以馬祖而言,當地土壤貧脊、耕地少、強風少雨,因此農產品無法自給自足,當地店家、雜貨店的食材、商品多都仰賴從台運送過去,然而欠缺連鎖超商的規模經濟,難以壓低成本,只能反映在售價上,因此離島的物價其實並不低,以我自身經驗來說,一碗老酒麵線 120 元、便當 100 元以上,物價比肩台北。因此,除了觀光客一次性的大量購買需求外,居民們對於便利商店商品的需求也高,也創造更高的客單價。

心得

離島的多樣貌,除了自然風光、戰地文化外,更有許多面向是台灣島上的我們較難體會的。從超商的數量可以觀察到島上民生的不便,於是在統一之後,許多連鎖店也觀察到這個痛點,85度C、全家、八方雲集的進駐,都讓離島上生活近似我們的日常,也可能會漸漸排擠到當地的傳統小吃或商家,如果身在馬祖,你會選擇咖啡店或是 7-11 呢?